動物飼養
人類,從初步認知生命現象,到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改造基因,走過了一條漫長崎嶇的科學之路,而沿途翻越的每一座山巔,突破的每一道難關,無一不與實驗動物有著密切關系。在轉化醫學高速發展的今天,動物模型作為生命科學研究中不可替代的部分...
閱讀詳情
基于類器官的惡性腫瘤模型被列為“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重點指出,類器官作為一項重大的技術突破被用于疾病模型的建立中,且可用于研究病理狀態下干細胞變異、異質性及其發生機理,挖掘疾病診療的新靶標,探索診療新策略。
類器官( organoids)是一種利用成體干細胞,在體外培養出的3D細胞培養物與對應的人體器官具有高度相似的組織學特征,能重現器官的部分生理功能。作為前沿的體外模型,類器官在干細胞與發育、再生醫學、疾病研究、藥物開發和精準醫療等多個領域擁有廣泛的應用前景。2017年,類器官被 Nature methods雜志評為生命科學領域的年度技術。2019年《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發文指出,作為一種革命性疾病模型,類器官將在腫瘤研究、精準醫療和新藥開發領域前景廣泛。腫瘤類器官是患者腫瘤細胞體外培養岀的“微腫瘤”,從病理、細胞、到基因,重現腫瘤發生、發展和治療反應,是理想的“患者替身”。
腫瘤類器官藥敏實驗指從患者身上獲取含有腫瘤細胞的腫瘤組織或體液(癌性胸腹水),在體外培養擴增為多個能高度還原體內腫瘤的遺傳學與腫瘤生物學特征的微小瘤——“腫瘤替身”,對腫瘤類器官進行藥物干預獲得抗腫瘤藥物敏感試驗結果,為臨床醫生制定患者個體化精準藥物治療方案提供科學依據。
傳統抗腫瘤靶點的確認主要基于細胞系來源的體內外模型。由于細胞系缺乏異質性、多次傳代污染和變異等問題凸顯,嚴重脫離臨床實際,導致藥物進入臨床試驗后通過率極低。因此,PDO可用于助力抗腫瘤靶點篩選,提高靶標的準確性。
先運用PDO模型進行藥物篩選,再用PDX模型(人源腫瘤異種移植模型,patient-derived xenograft model )開展預臨床II期試驗(P0臨床實驗)進一步進行評價,可以幫助制藥企業縮短研發周期,減少研發費用,最終提高新藥的臨床通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