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更多科研技術和知識
Learn more scientific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knowledge
抑郁癥動物模型
抑郁癥動物模型
抑郁癥(depression)是一種伴隨行為學改變、神經系統改變和其他生理病理變化的心身障礙性疾病,主要以情緒低落、興趣喪失、思維遲緩為主要特征,嚴重者有自殺念頭及行為。
抑郁癥常用造模方法一般為:慢性不可預知性溫和應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絕望模型(behavioral despair,BD)和獲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LH);其中慢性不可預知性溫和應激的造模方法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抑郁癥研究,該方法造模所引起的模型動物病理生理改變與人類抑郁癥相似。
建模方法:
慢性不可預知性溫和應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
該模型最早于1982年提出并經Willner等逐步發展而成,它的出現為抑郁癥的研究開辟了新的前景。CUMS抑郁癥模型的制作是將多種日常生活中溫和性應激因子連續長期作用于大、小鼠以致動物抑郁。這些刺激因素主要包括兩大類: 周圍環境的改變( 潮濕墊料、傾斜鼠籠、通宵照明、晝夜顛倒、搖晃等);身體的刺激(禁食、禁水、電擊、夾尾、冰水游泳、高溫刺激等)。
一、糖水偏好實驗
1981年,Katz 等首次在抑郁大鼠造模過程中發現,應激后的大鼠蔗糖和糖水的消耗減少達 50%,并進一步發現三環類抗抑郁藥丙咪嗪可顯著增加模型組大鼠糖水的消耗量。隨后Willner 等使用糖水偏好實驗對CUMS大鼠進行評價,發現隨著應激時間的延長和應激強度增加,模型大鼠的糖水消耗率明顯下降,且該結果可被抗抑郁藥物去甲丙咪嗪改善。他們的實驗同時排除了大鼠糖水消耗減少是由于熱量調節失調或應激后血糖升高引起糖水攝入量降低的猜想。此重要發現說明了內源性抑郁癥的核心特征是獎勵機制缺陷和快感缺乏。
二、曠場實驗
曠場實驗作為嚙齒類動物自主活動度的一種重要檢測手段,主要通過受試動物活動量來了解動物對外界的認知能力、緊張度、興趣度等,是評價抑郁動物模型的重要行為學檢測指標。
三、強迫游泳實驗
實驗將大鼠被迫困在局限性透明圓柱形容器中游泳,初入水時大鼠游泳運動劇烈以對抗環境的不適,進而進入一種特征性的漂浮不動狀態:身體微蜷,僅露出鼻孔維持呼吸,前爪停止刨水,后爪偶有劃動。這種不動狀態實際是動物不能脫離困境后放棄逃脫念想的行為,反映了大鼠的絕望狀態,屬于“行為絕望”。實驗通過觀察CUMS模型大鼠的強迫游泳的靜止時間(除維持其鼻子在水面上必要動作以外,沒有任何其他動作)、掙扎時間(大鼠前爪劇烈運動)及游泳時間(前后爪有規律的上下劃動)評價模型大鼠的絕望程度。研究表明,與對照組相比,CUMS模型大鼠的游泳不動時間即靜止時間更長,絕望狀態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