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資訊和動態
Recent news and updates
大小鼠模型應用介紹
- 分類:行業資訊
- 發布時間:2022-11-25 11:05
【概要描述】現在我們提到實驗動物,先想到的往往是大小鼠模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開玩笑說,個嘗試新事物的人是“老鼠”??梢哉f,老鼠已經成為動物模型的代名詞。
大小鼠模型應用介紹
【概要描述】現在我們提到實驗動物,先想到的往往是大小鼠模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開玩笑說,個嘗試新事物的人是“老鼠”??梢哉f,老鼠已經成為動物模型的代名詞。
- 分類:行業資訊
- 發布時間:2022-11-25 11:05
- 訪問量:
現在我們提到實驗動物,先想到的往往是大小鼠模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開玩笑說,個嘗試新事物的人是“老鼠”??梢哉f,老鼠已經成為動物模型的代名詞。事實上,老鼠是一種用于科學研究的哺乳動物。兩個世紀前,科學家開始用老鼠來研究食物和缺氧對生理活動的影響。
大小鼠模型
然而,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大小鼠模型受到了研究人員的青睞,主要是因為在小鼠身上編輯基因更容易,而且飼養小鼠占用的空間更小,成本更低。這么說好像是原罪,現在卻剛好成了鼠模的主要優點之一。與小鼠相比,大鼠的生理更類似于人類,大鼠也非常適合手術、需要持續抽血的藥物研究、移植研究等。
基因:大鼠基因組約有27.5億個堿基對,小于人類基因組的29億個堿基對,略大于小鼠基因組的26億個堿基對。大鼠基因組包含約25,000個基因,其中90%與小鼠和人類的基因相匹配。幾乎所有已知的與疾病相關的人類基因都可以在大鼠基因組中找到,并且在哺乳動物的進化中高度保守。老鼠有21對染色體,人類有23對,老鼠有20對。此外,三個物種的染色體通過大約280個具有相似序列的同源塊彼此相關。大鼠約有10%的基因與小鼠共有,但人類沒有這些基因,包括一些編碼嗅覺蛋白的基因。大鼠也有一些小鼠沒有的基因,包括與免疫有關的基因,一些信息素基因,以及一些參與蛋白質分解的基因。
大小鼠模型基因組的比較
體型:由于與人體生理高度相似,大鼠是很多實驗的理想選擇。成年大鼠的體重約為成年小鼠的十倍,這使它們成為外科應用的選擇模型,尤其是心血管、大腦和脊髓研究。大鼠的手術通常更容易,手術造成的組織損傷也更少。此外,大鼠可以攜帶比小鼠更重的移植物,如用于電生理學或光遺傳學的電子植入物。另一方面,大鼠更適合連續采集樣本,比如抽血,可以更好的跟蹤檢測實驗動物的生理變化。只需要較少的動物就能獲得足夠的材料和數據。老鼠可以提供足夠的分辨率,對它們成像更有效。因為老鼠比其他復雜的哺乳動物更小,更容易繁殖,所以也是更劃算的選擇。老鼠被廣泛用于大腦研究。
行為:大小鼠模型更容易處理,在手術過程中表現出較少的應激反應。這些老鼠更有可能受到反復人工治療的壓力,也更有可能需要鎮靜劑來進行手術。老鼠比老鼠更善于社交,更擅長學習和認知,更接近人類的行為。此外,小鼠和大鼠的大腦處理血清素傳輸的方式不同,這意味著它們在習慣形成、沖動和其他與情緒、成癮和某些精神疾病有關的情況下表現不同。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